无人机被土拨鼠叼进洞 客服建议用铲子刨!
文章标签
无人机被土拨鼠叼进洞
7月21日,四川阿坝的一名游客遇到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自己的无人机被“偷”走了,嫌疑人竟是一只土拨鼠。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游客当天正在参观土拨鼠,想用大疆无人机拍摄,于是将设备放地上,在做准备的时候,一只土拨鼠趁人不备溜出洞口,将无人机叼进洞穴了。

无人机被土拨鼠叼进洞 客服建议用铲子刨!
游客发现后一脸懵,但回过神后还是给大疆客服打了个电话,也正是这一通电话让该事件上了热搜。

无人机被土拨鼠叼进洞 客服建议用铲子刨!
整个对话很有意思,游客打电话主要目的是询问他这样的情况符不符合“随心换”,客服刚听到这个事情,好一会没有出声,估计是按了电话静音,在电话那头憋笑,然后脑子疯狂搜索培训时教的内容,毕竟之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好一会,客服给出了专业的回答,表示无人机是被土拨鼠“偷走”的,这种情况不在随心换服务内。
最后,客服还很贴心,提了一个找回无人机的建议:用铲子刨一下洞穴!
这个建议看似合理,但鉴于土拨鼠洞穴复杂,我倒觉得无人机大概率是救不回来了。

无人机被土拨鼠叼进洞 客服建议用铲子刨!
分布在四川的土拨鼠是喜马拉雅旱獭,一种大型啮齿动物,腿短但身体强健,爪子很大非常适合挖掘,是挖洞高手,也是天生的建筑大师。
它的洞穴不是地面上看到的几个土坑这么简单,地下很复杂,可以是又大又深的,长度可达19米,一般深度大约1.5米。
洞穴有冬夏之分,若是冬眠的洞穴,长度差不多的情况下,还要更深一些,可达5-7米。
土拨鼠是家族性群居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洞穴里度过,想要住得舒服,自然要多室多厅功能齐全。
光入口和出口就有好几个,里面布局也是有讲究的。
有多条通道,可直达多个小洞穴,有的是用来睡觉的,有的是用来奶娃的,有的是用来储藏食物,分区块设立。
像这样的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防御入侵者。
稍有风吹草动,旱獭就能躲进洞穴,洞穴里通道四通八达,即使后面有入侵者追击,也不一定能追到它。

无人机被土拨鼠叼进洞 客服建议用铲子刨!
这么复杂的洞穴,无人机被拖进去后会在哪里呢?
喜马拉雅旱獭体型圆润,它的洞穴入口处宽度在40厘米左右,内部洞穴会小一点,直径一般只有20厘米,参考这款无人机的尺寸,拖进洞是没问题的,但进不了内里其他洞穴里。
因此无人机大概率会被卡在通道里,连接洞口的通道是斜向下的,大约有2米长,这意味着,无人机的位置很有可能离洞口较远较深。
想要拿回无人机,唯一办法就是沿着洞口一点一点往里挖,但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
因为“偷”无人机的喜马拉雅旱獭在四川是有身份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地明确规定游客不能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关键是,旱獭在狭小的空间里拖拽机器,机器肯定已经损坏,它又是啮齿动物,无人机可能已经沦为它的“磨牙棒”,千疮百孔的机器找回来也没有用了。

无人机被土拨鼠叼进洞 客服建议用铲子刨!
最后
其实,这也不是旱獭第一次出来闹事了,它是“惯偷”,尤其喜欢偷菜吃,是“菜园杀手”。
今年3月,上海小区出没的巨型“耗子”,疑似就是喜马拉雅旱獭。
据说,这只旱獭体型肥硕,连着十来天光顾同一个菜园子,还只挑嫩的蔬菜吃,菜园主人苦不堪言。不仅如此,它还在小区里到处咬电线,好几户居民的空调外机都被它弄坏了,最后是民警和物业一同出动才将其抓起来,扭送动物机构饲养。
最后提醒一下,土拨鼠看着可爱,千万不要上手上脸。
在我们国家,一般人是不能饲养土拨鼠宠物的,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多是野生的个体,而野生的就有可能携带病菌和疾病。
所以,直接开挖它的洞穴,也是存在风险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