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七七范文网!

《英雄》观后感800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英雄》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

《英雄》是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电影,由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英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英雄》观后感800字精选篇1

拜炒作所赐,我们边疆人民也赶了把全球同步上映的“潮”。2002年12月20日零点,我看了吊足我一年胃口的电影《英雄》。

乌鲁木齐没有人查身份证也不管你带不带包,在电影院坐好以后我后悔得差点儿吐血,早知道我带DV来个电影版弄出去卖卖,赚回银子不知可以买几多正版CD:(

闲话少说,还是谈谈电影。

先是故事。一向以为好电影要有好的情节支撑,在我们中国有一种奇怪的不良倾向:大家弄一些谁也看不明白的所谓独立制作去天不吐国捞过界回来个不三不四的奖以后就俨然成了大师,你敢说看不懂?嘁!回家去学文化流派风格什么的去!看这部戏之前我被网上关于几个不同色彩的故事的评论搞得一头雾水,又是《罗生门》啦又是先锋主义啦……,一看之下还好,《英雄》的故事结构还是令人信服的,而且叙述不乏新意,我觉得张艺谋没有刻意地去学黑泽明,他关于“天下”的主题只能允许他做出这样的框架选择。问题出在导演本人被这个空泛的“天下”征服得太过彻底,他当观众是一干没心没肺的傻子,于是乎陈道明、李连杰、梁朝伟轮番上阵慷慨陈词,其实该留白处要留白,影片的铺垫已经足够让观众--起码是中国观众领悟到张的良苦用心,不过既然此戏奔着奥斯卡……,也罢,让美国人且琢磨去吧!

再来画面。这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美的构图以及颜色。场场精彩场场不同,张艺谋把他在摄影和色彩方面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至,千万别以为《卧虎藏龙》美不胜收,看完《英雄》你会发现李安的书卷气太浓,《卧虎藏龙》是江南的小家碧玉,《英雄》是北方的一代霸王。而且在色彩的运用上李安显然无法与摄影出身的张艺谋相提并论,张艺谋生来就是要“抢镜”的。李连杰甄子丹棋馆听琴比武,李自雨中破水穿行;张曼玉与章子怡在胡杨林中对决,随着张的剑刺中章,一种惊心动魄无处不在的红忽然漫天流泻;九寨沟箭竹海,烟波浩渺,水蓝如空,梁朝伟在与李连杰的生死之战中忽然将一滴水溅上了在亭中安眠的张曼玉的脸,梁不顾李的“十步一杀”,抽身而退,只是为了替他已经死去的心爱的女人擦一滴泪一样的水;荒莽大漠,只看见白衣胜雪的张曼玉紧紧搂着梁朝伟,将她刺中他的那一柄剑透过他的心穿过自己的心,口中喃喃自语:“我这就带你回家”……,美好的画面靠的不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些美丽里透视导演的心灵。

都说《英雄》的音乐太像《卧虎藏龙》,我不以为然。当然一个音乐家一定会得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手段,而且两部戏同为武侠题材,但是张艺谋将京剧里的“哇呀呀”和鼓王的鼓点创造地结合在一起冲击我们的耳膜,《卧虎藏龙》的鼓来得神秘紧凑,《英雄》的鼓则是壮怀激烈、悲天悯人兼具的。帕尔曼的小提琴比马友友煽情多了,而且有二胡那种呜咽的感觉,谭盾的旋律也比《卧虎藏龙》写得好。

只要看看这部戏的演职员名单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在各个环节都精心选择的强强联合之作,导、演、摄、乐、武术指导乃至服装道具均是各个领域的头牌,所以戏好也在意料之中。但选择了“天下”作为主题的《英雄》确实当不起“史诗巨片”的美誉,这也不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它就是一部充满了商业野心而且运作极为成功的高票房电影。

有评论说所有的演员均是张艺谋手中的棋子,表演上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看完后我深有同感,而且我更觉得在这盘精心谋划的棋局里,张艺谋本人也不幸变成了其中的一卒,看完整部戏你会发现导演的个性已经被太大的主题淹没得荡然无存,似乎称呼他为摄影指导比较合适。

李连杰甄子丹棋馆听琴比武,为了形容李的剑快的破雨而出的慢镜有着浓浓的《骇客帝国》的影子,张曼玉章子怡胡杨林对决的画面、演员的化妆都有浓浓的日本味道,陈道明“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的念白更是充满了浓浓的美国情结,在向奥斯卡进军的旅途中,张艺谋像一只迷途的国籍不明的羔羊。

《英雄》观后感800字精选篇2

相信各位影迷都对关德兴、李连杰、赵文卓的黄飞鸿烂熟于心,那么请在观看本片之前将脑海中的一切黄飞鸿的印象全部放空!食古不化总是不对,经典再好,也不能看一辈子,旧的不新的不来,要顺应时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敢于打破成规腐矩,挑战“传统”。要知道,所谓“经典”,也是杜撰。既然你可以那般杜撰,我为何不能这样编写?

本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颠覆”与“重写”。其实从最开始的宣传预告海报等情报放出来,就已经能看出,这一代黄飞鸿,势必是不走老路,非要玩出点自己的花样。走老路,走前人的路,就等同于走死路。“经典”在前,无论怎样接近经典,肯定都要被骂,那么索性将那些成规腐矩通通打破,把经典通通推翻,创造自己的江湖,打造自己的英雄,走自己的路,你丫爱看不看!

首先是彭于晏饰演黄飞鸿。笔者本人非常欣赏彭于晏,在和他同代的男演员中,可能就他最适合出演动作片、武侠片。他眉宇间透着一股邪气,很适合扮演亦正亦邪、放浪不羁的狂士!而本片中对黄飞鸿的设定,似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制!此时的黄飞鸿,一心想要报仇,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江湖中树立旗帜,正是初出茅庐,狂放自大的热血少年,必然不会有所谓的“宗师气质”。所以说,如果此角出现了“宗师”气和做派,那才恰恰是败笔!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大清国闭关锁国时期的全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的码头,这是出关的最后关口,也是入关的第一屏障,龙蛇混杂,群雄争霸,恰是英雄诞生的温床。笔者对于码头文化无甚了解,但是涉及帮派之争,想必也总离不开老三样——抢地盘,争帮主,搞内斗。于是本片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部相当江湖的帮派电影:卧底潜伏,爬升高位,引发内斗,挑战帮主,实现抱负,扬名立万,开门立派。

也许你会觉得,没有家国天下、国家大义、慈悲为怀,怎能叫侠?那你一定是自打娘胎出来,就被金庸那个坏人误导了!这才是江湖,江湖本就是一个架空政府机构,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无政府社会,所谓江湖事,江湖了。这才是江湖豪士,他们蔑视法律,行为狂放,内心自有一套法律准绳和江湖道义,所谓双手肮脏,内心澄净。

再说说动作戏。笔者之所以觉得电影中的打戏不够过瘾,第一是没有太多的套路打斗,不够花哨;第二是因为慢动作镜头多到令人恶心,拖慢了整体节奏;第三是缺少一场史诗级的大决斗,不能成为经典——而这三样又恰好是众多“经典作品”所具备的。笔者特意翻阅了一下历史上黄飞鸿其人的资料,他是南拳宗师,也善使刀,因此,片中彭于晏和张晋的刀战,以及黄飞鸿的绝学“无影拳”,都是合情合理的设计。当然,大名鼎鼎的“无影脚”电影虽未直接表现,却似乎有一个桥段隐约有所体现。

此时的黄飞鸿,显然不是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武学宗师,挨打被砍也是家常便饭。而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行为乖张,手段残忍,更是合乎他片中的身份和年龄设定。电影英文名强调“传奇的崛起”,并有一行小字“每个英雄都有一个开始”,这就是在告诉观众,本片是关于最初的黄飞鸿,讲述他的成长与崛起之路。而中文名“英雄有梦”则在表示,英雄不是天生,也是从一个胸怀梦想的有志少年逐渐成长起来。

少年人,血气方刚,手段强硬,不循规蹈矩,不恪守成规。在江湖开门立派,必然四面树敌,走到高位的英雄,所谓的“一代宗师”,双手绝不干净。黄飞鸿的梦,是英雄的梦,是现实的梦。他并不虚妄的企图挽救势必毁灭的国家,而是希望在这乱世之中,尽可能拯救更多垂死的生命。这就是本片最大的颠覆与创新。

《英雄》观后感800字精选篇3

《英雄》着实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作品,短短的剧情里竟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的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也不再算的上什么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劝。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的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一个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以称号。舍小我取大我,便可谓之“英雄”.

秦王自是有他残暴的一面,但是人谁又无过呢?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没有他,便没有流过的统一,也就用不能终止六国连年混战的局面,以及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只是,当时的人们都无法看到这些罢了。所以,当他从无名口中得知,残剑竟以天下劝他放弃刺秦时,竟不能自已的动容:想不到最了解自己的人,竟是自己苦苦要捉拿的刺客!

金庸老前辈曾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依我看,所谓英雄者,盖为天下苍生着想者罢了!

整部〈英雄〉里,对白都很可笑。“你心里只有天下”飞雪怒道,“还有你”残剑急忙表白。当时,电影院里一哥们率先笑了出来,听的出来,那哥们是乐坏了,笑的那叫一个高兴,感染了所有的人。还有秦始皇最后弄明白残剑当初为什么不杀他的时候,很是感慨的发了一通议论,原话记不住了,只记得象是小学时候开班会时,老师讲的那些废话,听完之后,不知道说了什么。偶尔抓住老师的一句可乐的话笑半天,然后会议就结束了。当时秦始皇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就这感觉。

再有就是,无名这个人挺有趣的。编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故事,连听人家炕底的话都说了,为了赵国,这等龌龊的事情也就罢了,后来,在那里跟秦始皇絮叨了半天,屁也没干,看起来好象是被秦始皇感动了。这也太便宜了,秦始皇自个在那里悟了半天的书法,无名的神经就错乱了,后来,自个被弄成了蜂窝。实在好笑呀。都不明白片子什么时候演的无名被感动的。

《英雄》这部影片,除了具有宏大的场面和震撼力极强的音响效果外,众多名演员的加盟也为该影片增添了市场的卖点。然而这些在我看来,还只是一些肤浅的表面现象,它的内在价值便是编导通过该片向人们推销一种理念、一种人生、一种哲理、一种现实。我不知道这些名演员在选择加入这部大片时有何感想。但是,从陈道明那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中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宣泄自己的真实情感。从无名的“十步一杀”中我仿佛感受到取得成功的巨大诱惑力。然而,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间,飞跃出现了,质变产生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竟然出现了换位。拼搏多年的无名将那心中的希望化为泡影,将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拱手让给了别人,最终以“放弃”结束了英雄的壮举。

我真不知道编导在把什么理念灌输给人们,是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谁是真正的英雄呢?是秦始皇还是无名刺客?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是一种英雄本色,相反的做法,放弃即将到手的成功难道也是英雄的壮举?当《英雄》的编导将辩证思维逻辑展现给人们时,他一改传统的写实主义风格。

无名英雄,任人评说。世上总会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存在:其一,这是无名之辈;其二,这是英雄壮举。人们总是将二者割裂开来。然而,影片的编导则一改传统的思维方式,将无名之辈与英雄壮举联系起来,对立的两极在影片中统一起来,这或许就是编导展示给人们的真理。《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几千年的封建旧习是很难改变的。

《英雄》里的无名选择了放弃,现实中的无名在历经坎坷之后,也将选择放弃。绝不能在创新的征途上做唐吉歌德式的人物,与大风车做无谓的搏斗了。应该采取更加务实的战略,在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哲学领域掀起批判的高潮。  可惜吗?后悔吗?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像,就是因为没有了双臂,才给人以无穷的魅力;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因为以未完成体形式留给了后代,才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这样想来,我的心理顿时感到平衡了。  作为一个无名之人,当我在追寻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之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学会放弃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英雄》观后感800字精选篇4

漫天黄沙之际,千军万马奔腾而过,气势如虹,千人张弓射箭,万人持盾扛戈。

这是观看《英雄》第二遍时,忍不住在笔记本上记下的瞬间,让人血脉贲张的场面过后,片中的主人公“无名”(李连杰饰)出场对白,“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铿锵有力,每个字都像一把利剑,刺中人心,无名眼神不带一丝柔情,为刺秦,十年不曾懈怠,春秋战国多义士,这是真正的侠!

大殿之下,整饬考究的背景,万名官员齐迎接无名,他杀了令秦王一夜不得安睡的三位刺客,解决了秦王的心头大患,丞相大呼:“从此我王可以高枕无忧!”台词简练过瘾,无一句废话!

无名化身狼孟县亭长,上殿前要经过众人严密的检查,连头发丝都不放过,足见秦王的多思、疑虑,大殿上一片空寂,唯有编钟声响……无名站在百步之外,等待秦王的封赏,紧接着随着秦王与无名的对话,场景一步步转换,虚虚实实,色彩变幻,展开分叙,层层递进。

一、无名与长空(甄子丹饰)对决

这一幕是无名向秦王阐述的真实场景,对决之地,颜色冷清,水滴青台,琴音渺渺,长空先与秦宫七大高手对决,长空胜,勇士之间多礼教,败者作揖,然后无名上场,盲眼老者继续抚琴,琴韵悠扬,琴瑟与剑法相通,两人决斗在彼此意念中展开,逐入大音希声之境界,琴弦断,杀气现,胜负分,无名赢,赢在快,赢在技精。这是影片的第一层。

二、无名与残剑、飞雪对决的三重场景

1、红色笼罩下的虚幻讲述残剑(梁朝伟饰)与飞雪(张曼玉饰)是一对情侣,本因三年前残剑杀入秦宫却在最后关头放弃刺秦,致使飞雪与残剑三年无话,但是无名在向秦王讲述他杀残剑、飞雪时,用想象构设了一幅虚幻的场面,残剑飞雪不和是因为飞雪与长空的一段情,这是一段充满妒忌与怒火的三角关系。

红色的赵国字馆,众人以沙为器,挥笔运气,练就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与剑法相通,万物归一,入境需悟,无名向残剑求一字——“剑”,为的是从书法中领悟残剑的剑法,以在藏书阁的对决中击败残剑,这时秦军压境,赤旗飘扬,军队整饬,弓强剑快,每到一处必先放箭,杀敌锐气,赵国字馆万箭侵入,白发老者不慌不忙,说道“秦国可以破我们的城,灭我们的国,但亡不了我们的字”,箭矢无情人有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这也印证了自古灭一国,统治一国,先灭其文化。

这一幕中红色是主要色彩,红色极富艳丽之彩,视觉张力极强,包蕴着浓烈的情感,代表着人欲(包括占有欲、嫉妒心,复仇等),残剑出于对三角关系的愤怒,为报复飞雪,与侍女如月苟合,这时色彩由大红变成了绮丽妩媚的玫红,苟合结束后,残剑对飞雪冷冷地说道“你走吧”,飞雪满含双泪,带着被抛弃以后的倔强愤怒离开。紧接着残剑走向飞雪,说道“我知道你看见了!我心里根本没有你!”这时飞雪一剑刺向残剑,渐渐红色变黑,这一幕是充满怀疑、杀机的。

漫天黄叶下,两女着红,因爱生恨,如月向飞雪复仇,两人的对决极富美感,黄色是萧杀的颜色,红色是愤怒的颜色,两个失去所爱的女人声嘶力竭的对决是满腔愤怒的外现,弯刀断发,最后如月败在飞雪剑下,金黄渐深,逐渐褪去,画面变成了整体的红色,一片血红,代表了一种伤到极致的哀泣与无可奈何的悲痛,如月这时已经失去了所有!气血攻心,方寸大乱,死在无名剑下。

2、蓝色背景下的秦王讲述

在听了无名构设下的三角关系后,秦王说你小看了我,识破谎言,于是开始讲述他认为的三人状况,这时蓝色占据主要画面,代表了一种理性与冷静,计谋与深邃,这里的残剑飞雪是为了达成无名的刺秦目的甘愿献身,与长空一样,用性命成就无名的刺秦事业,有一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豪迈与大义。

3、白色覆盖下的真实情景

在听了秦王的讲述后,无名说秦王小看了一个人——残剑,画面一转,书馆之中,众人皆身着白色,这里的白色代表了一种理智与欲望的平衡。残剑为阻止飞雪与无名刺秦而被飞雪所伤,其中穿插了飞雪残剑二人三年无话的真实原因,三年前,画面以绿色为主,飞雪是赵国大将赵震之女,对秦有杀父之仇,飞雪与浪迹天涯的残剑相知相识,二人一起破百万敌杀入秦宫,残剑本可以刺杀秦王成功,但却在最后关头放弃刺秦,故而飞雪一直不解。

回到真实场景,残剑被伤后,但在无名出发去秦的路上拦下了无名,并解释了放弃刺秦的原因,留下了两个字“天下”,他从剑法中悟到了真谛,对天下的义,对大道的悟,个人的痛苦,放在天下看来,便不再是痛苦,个人的仇恨,放在天下看来,便不再是仇恨。

秦王听到这里落下了两行清泪,这个场景最为让人动容,自称为“寡人”的秦王其实是最孤独的,他认为残剑虽是一个刺客,但在内心里早已把残剑作为知己,古人有“士为知己者死”之说,这时秦王已经彻底明白几人纠葛,把生死权利交给残剑做决定,最后无名也放弃了刺秦,目光如炬地等待秦王下令万箭刺死,这里影片中把秦王的不忍与不得不展现得淋漓尽致,无名必须死,即使秦王心存怜惜之情,念及“不杀之恩”,这个因为悟到大义而不忍杀的刺客在政治革命历史下,只有死亡这一结局,这也符合“不成功,变成仁”的至理名言。对于异己,只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能从思想上同化,必然在肉体上消灭,这就是赤裸裸的政治。

4、飞雪残剑之结局老者举黄旗来报刺秦失败,飞雪泪流满面,革命失败,心血尽废,质问残剑,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于残剑为了所谓的“天下”而放弃了仇恨,还瓦解了同盟,对于叛徒,形同陌路,视如仇敌。“你如何才信?”残剑发出一问,也许只有死在飞雪手里才是最好的结局,只有死,才能让所爱懂得自己,飞雪的恨太深,当她亲手刺中残剑,她内心的温情才会被触动,才会发出呐喊,“你为什么不挡我的剑?”最终两人在漫天黄沙中,相拥而死,这或许就是最完美的结局。

三、境界之“辩”

秦人尚黑,选择秦国来作为《英雄》这部片子的叙述主体,导演是很用心的,整部片子在一种肃杀、磅礴的黑色笼罩下,显得格外厚重,秦王坐在高位,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尊严,要想站在万人之巅,要想实现霸业,必然承受无人理解之孤寂。

尊严、义气、血性在生存危机和人际关系中如何生存?天下与个人如何权衡?善治?良治?放弃刺杀秦王,百姓就真的能过上好日子吗?何为“英雄”?似乎影片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无名、残剑、飞雪、长空、秦王都是英雄,他们都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正义。剑法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以大胸怀包容一切,此种境界又在“道德相对主义”中眼里是一种悖谬,“让另一个人明白自己,似乎比登天还难”……

《英雄》观后感800字精选篇5

对于《英雄》这部电影,我想开门见山的说:好,但只差一点!先说几句谦虚的话,本人不是电影的内行,对于影片的什么拍摄呀、服装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这些方面丢人了。——好!好在哪里,我有这样一个理由。有句话叫:作品出来以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还有句话说:作者已死,读者万岁。我在这里也想发扬一下这样的“精神”,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表面看来,这部电影好象是部现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传”,在我这看则不竟然。以我个人的看法,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个符号,导演是借了这个符号在给另一批人做传。

真正的“英雄”是谁?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那谁又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呢?翻翻中国的历史,把天下怀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的只有一个群体——知识份子阶层!对!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张导演借“侠”为中国的知识份子做了个很悲剧的传!中国有句老话:侠以武乱法,儒以文干政。在该片中武侠符号后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说的知识份子阶层。心怀天下可以说是中国知识份子阶层的一个共性,远的不说,近代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出自这个阶层。康梁变法、科学救国、甚至后来的两弹一星等等,多少知识分子把捐弃个人做为代价换来一个心怀天下的美名!个人在天下的眼里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识分子个人的眼里也是渺小的,为了天下,个人是最不足惜的。

当然,中国还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不是按这个前提推理,匹夫们也是英雄了呢?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对匹夫的个人理解。大体上说人分这几类:当权者、无知匹夫和知识分子。我节外生枝的说明一下,三者之间可以不是截然对立,当权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识分子、匹夫也可以混进知识分子和当权者的队伍。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无辜而且总是被践踏的人。这些人是兴亡的主体,但对兴亡无责。当权者弄天下,也对天下兴亡不感兴趣。惟有知识分子这个“不识时务”的群体对天下的兴亡念念不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真匹夫!能为知识分子做传做的这么好、挖掘的这么深的影片我觉得是好影片、至少是个我这样的人看的比较顺眼的影片。可是,就象我题目说的那样——好,但只差一点!差哪一点呢?个人以为,学学影片中的台词,它高“看”了一个人——秦王!如果,影片老老实实的写出秦王这两个字,它就一点都不差了。

可是,它画蛇添足的给王字加了个点:王成了主。差就差在这一点上了!又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上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为责,义务也!政治课本上早就说过,有权就有责,那反过来有责就意味着有权,至少是“应该”有权。假设一下,“匹夫有责”这句话要是正确的话。那么,匹夫有了责也就应该有权,而“责”是天下这么大的责,那“权”也应该是天下这么大权。

汉字造的非常漂亮,一个“王”字、一个“主”字,不少就差一点。正常的逻辑是,循序渐进,那就先王而后主。如果不能王,当然就没有办法主了。——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王《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所以乱在何处,乱在人心!前面我提到过,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所以说《英雄》好,但只差一点!——最后说一句,行文混乱希望大家谅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